close

 

 

視頻開始之前
我先出三個問題考考大家
請把你們的答案打在公屏上

一、全世界所有的低收入國家裡,有多少比例的女孩可以上完小學?
A. 20%
B. 40%
C. 60%

二、在過去的20年裡,全世界生活在極度貧困狀態下的人口是如何變化的?
A. 幾乎翻倍
B. 保持不變
C. 幾乎減半

三、全世界有多少一歲兒童接種過疫苗?
A. 20%
B. 50%
C. 80%

在揭曉答案之前 我還要分享兩點事實
首先我在第一次看到這三個問題時都答錯了
然後世界上參加測試的絕大多數人跟我一樣
也都錯得離譜

好了
現在我要告訴你正確答案了

-

第一題選C
全世界所有低收入的國家裡
有60%的女孩可以上完小學

第二題選C
過去20年裡,生活在極度貧困狀態下的人口幾乎減半

第三題還選C
全世界有80%的一歲兒童都接種過疫苗

所以你答對了幾個呢?

-

是不是覺得顛覆了自己的主觀印象
其實這套測試一共有13個問題

  真確測驗,你有多了解這個世界?

在世界各地測試的結果顯示 總正確率只有10%
儘管參加測試的還有一些大學教授

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大多是通過思考快與慢中的快思維
它會讓我們把問題變得簡單
快速應對問題 做出決策
這是人類進化帶來的優勢

比如看到一隻老虎
你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跑
而不是上去給牠一個滑鏟

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本能反應或者叫直覺
但現在你會發現
這種快思維 在很多時候會誤導我們的判斷
導致作出錯誤的決策
而且有些時候錯得離譜
比如上面這套測試的正確率是10%

假如我們不靠猜
只靠矇3選1的正確概率也有33%
這個結果在出題人漢斯羅斯林看來是毀滅性的無知

今天我們要聊的這本《事實》就是教大家如何用數據思考
避免認知偏差和情緒化決策
這不僅僅是提高一些認知
而是讓我們用更高維度視角 去思考和行事
比爾蓋茲也把這本書作為畢業禮物送給全美的每一位大學生
下面我們就用幾分鐘時間顛覆一下思維吧

十個本能的思維謬誤和規避方法

-

Part 1. 一分為二

我們似乎總喜歡把事物划分為兩個類別
並在兩者之間添上一條巨大的鴻溝

這兩個類別互相對立、互相矛盾
好的壞的、貧窮的富裕的

比如我們通常根據經濟發展狀況
把國家分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而且一旦說某個國家是發展中國家
人們的第一印象是他們很窮、人口多、生活質量差

但事實上
無論是新生兒存活率、人均壽命、GDP
125個發展中國家漢發達國家的鴻溝越來越小
全球有超過75%的人都生活在中等收入的國家
他們的收入水平
生活質量都在中間段
衣不蔽體和富得流油的情況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多
這個型態中間高、兩頭低 類似於正態分布

避免一分為二
需要堅持尋找絕大多數
樣本越大 數據更有說服力
不能只看極端情況
也不能只看平均數
很多時候 平均數也說明不了問題

比如1000個人跟馬雲平均下可支配收入明顯是不合理的
因為這是贏家通吃的幂律分布

-

Part 2. 負面思維

我們往往對壞事兒記憶深刻
也習慣關注壞事兒和放大壞事的程度
這當然不能怪自己
丟100塊錢的沮喪程度 要比撿到100塊的高興程度深
就是損失厭惡的本能

另外 有心理研究表明
人類看到別人比自己不幸時
會減輕自己對生活的不滿
負面思維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 對過去錯誤的記憶
2. 媒體的負面新聞的選擇性報導
3. 我們容易用小概率壞事情,以偏概全

比如看到這本書之前
我還以為印度農村的孩子住在泥巴房子裡
光著上身和腳ㄚ子吃不上飯

1975年 瑞典記者拉斯伯格報導印度農村生活時看到的的確如此
但25年後 他再次回到這個村莊
人們住在水泥房裡
孩子衣著整齊
還有電視看

避免負面思維
首先要區分狀態和趨勢
事情可以是不好的
也可以正在變好

另外 我們聽到負面消息的時候
也要想一下是否有沒聽到的好消息
最後個例不代表全
這種事情就不要舉一反三 發散思維了

-

Part 3. 直線思維

一些人堅信事情呈固態的趨勢發展下去
比如全世界現在0到15歲的兒童數量是20億
到2100年全世界會有多少兒童呢?

很多人會根據現在的人口基數、出生率等一些因素
判斷2100年會在30億或者40億
但根據聯合國人口專家預測
2100年的兒童數量還是20億
包括人口增長等很多現象
比如教育水平、疫苗注射率等等
都符合s型曲線
女性人均生育數量符合滑梯曲線
交通事故水平符合駝峰曲線

很多情況下
我們都不能用單一的直線思維去判斷事情
當然 直線情況也有
比如人們的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等

避免直線思維就不能只看當下的情況
要結合事物本身、外界條件、時間因素等多方位思考、理性評估

-

Part 4. 恐懼本能

恐懼讓我們本能地誇大一些極端事件的概率和嚴重程度
比如有人認為飛機容易發生事故
所以不敢乘坐
但從數據來看
2016年有4000萬架商用飛機平安降落 僅有10架墜毀
概率是0.025‰
飛機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之一

另外一個例子
在新冠期間由於對疫情的恐懼
美國竟然有人相信懂王特朗普喝消毒液能殺死新冠病毒的說法??????

最後 病毒沒殺死 自己先掛了
避免恐懼本能給我們帶來的錯誤認知
就要清楚 我們感知的世界比真實的世界更可怕
因為我們的注意力往往在可怕的事情上

另外
我們在判斷風險時 要結合危險程度和發生概率一起評估
除了看恐怖片的時候
就不要自己嚇自己了

-

Part 5. 規模錯覺

開頭提到的三個問題 很大程度上是規模錯覺讓我們做出誤判
人們很擅長捕風捉影
用一點點線索推理整個事件
這樣理論上可以讓我們更快了解情況、做出決策
但很多時候 事實並不像我們推理的這麼簡單

2016年由於可預防的疾病等原因
全世界有420萬嬰兒死亡
第一次看到這個數字時
你可能很吃驚
怎麼會有這麼多不幸的嬰兒
但實際上2015年是440萬、2014年是450萬、1950年是1440萬
這個數字是歷史上的最低點
擺脫規模錯覺 我們不能只看絕對數值 還要看相對數值
沒有對比 單一結果的參考性不大

另外要注意二八法則
在不同大小的選項之間
找到能影響80%結果的20%決定項

-

Part 6. 以偏概全

這是典型的暈輪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凱利以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個班級的學生為對象
設計了一個心理實驗
他向兩個班級的學生宣布自己有事兒
臨時請了一位研究生代課
他向第一個班級學生介紹這位研究生時
說他熱情、勤奮、果斷
而向另外一個班學生介紹時將熱情換成了冷漠
其他各項完全相同

下課之後
前一班的學生與研究生一見如故 親密攀談
而另一個班的學生則對他敬而遠之
僅僅一詞之差
效果卻大相逕庭

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受到暈輪效應的影響
以偏概全的對他人輕下判斷
我們似乎都擅長看面相
看一個人賊眉鼠眼就覺得他不是好人
做了好事也覺得是非奸即盜

避免以偏概全
就不能輕易貼標籤
不吹不黑 理性客觀
要學會在同一類中尋找不同
在不同類別中尋找相同

-

Part 7. 命中注定

所謂命中注定
就是我們認為一些事情內在的屬性會決定其命運
大到宗教文化 小到個人事業
就是內在本質決定的 而且是一成不變的

35年前的印度 就像現在的莫桑比克一樣貧窮
所以理論上莫桑比克也完全有可能
把自己變成一個收入水平在第二等級的國家
而不是現在這樣人均日收入只有9塊錢

要想控制命中注定的本能
就要清楚 沒有絕對的一成不變
有些事情可能發展很慢
但如果我們不更新自己的認知
也會跟不上那些發展很慢的事情

學到的知識沒有永遠不過時的
不斷推翻自己的過程 才叫成長

-

Part 8. 單一視角

給你一把錘子
你會把所有的事情都看作釘子
有時候我們的專長會成為限制我們成長的障礙

我們會發現
擅長數學的人 永遠對數字執著
氣候變化主義者 到處宣揚太陽能的重要性
汽車修理工 踢球的時候還帶著錘子

少林足球片段
(正如我剛才所說
(我身為一個汽車維修員
(有個錘子在身邊也很合邏輯

當我們習慣了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就不可能看得全面立體
要控制單一視角的本能
不光要有錘子
還要有一個工具箱

這個工具箱 現有的錘子扳子就是你的能力
缺少的螺絲刀就是不足的地方
發現不足並保持著未知領域的謙遜 不斷學習
把它變成萬能工具箱

-

Part 9. 歸咎他人

《萬萬沒想到》有個名場面
(離這麼近你還能射這麼偏 你故意的吧
(中場 你怎麼傳的球阿 我沒有一點點防備 球就這樣出現 我怎麼射門阿
(你這責任推卸的也太乾淨了吧? 後衛 你會不會傳球阿 傻呼呼的
(門將 你大爺的 怎麼開的球阿
(你看人家幹嘛 你不知道這樣看著人家 人家會很緊張噠

鍋背得多了 你就會發現
甩鍋俠才是職場中的毒瘤
我雖然有螺絲釘精神
但也頂不住他們一直打錘砸我呀

其實我們自己也是一樣
都會有甩鍋的本能
當壞事情發生的時候
都會傾向於認為別人有意無意的阻礙
因為我們都喜歡掌控感
討厭不可預料性
要想控制歸咎他人的本能
就不能做甩鍋俠和背鍋俠

尋找原因而不是尋找壞人
尋找系統而不是尋找英雄

-

Part 10.  情急生亂

急中生智這個詞雖然美好
但一般我們都不願意讓這個情況發生
因為往往只會情急生亂
事情的急迫性會給我們短期高壓
這個壓力喚醒了身體的本能
也讓我們的大腦失去分析的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緊急判斷和決策
之後回過頭來看
心裡通常會想 當時腦袋短路了嗎?

商家在雙11的時候 越來越喜歡搞限時限量、準時秒殺這樣的活動
就是告訴你商品稀缺、手慢無 趕緊來搶吧
大部分消費者一衝動就買了
我當時情急之下 搶了個咖啡機 到現在沒有用過一次

避免情急生亂
更需要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冷靜
深呼吸、壓制衝動
不管事情多麼緊急
你都需要掌握必要的基礎信息來做為決策的依據
不要盲目採取行動

1. 保持冷靜,壓制衝動
2. 掌握信息,理性決策

-

其實這10點錯誤思維 基本都和情緒有關
可能是負面的情緒、恐慌的情緒、焦慮的情緒、厭惡的情緒
這些情緒都會吞噬我們的理智
進而做出大腦斷路的判斷

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
思考才是人生的驅動力
數據是讓人思考更深入 而不是浮於表面
更系統 而不是盲目猜測

整體上看書還是不錯的
豆瓣評分達到了8分
而且書中有一些小彩蛋
比如提供了一個全球各國關於人口GDP等數據的網站
還是很有意思的

想要轉變思維、提升認知的小夥伴不容錯過

-

好了本期視頻就到這兒了
感謝您耐心觀看
如果您喜歡心河的內容
還望愛心三連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一個人能走多遠 要看他與誰同行
關注心河擺渡 10萬小夥伴陪你一起成長

下期成長乾貨 我們不見不散.

 

【心河擺渡】 28. 比爾蓋茨送給全美大學生的書,到底有多神奇,你對《事實》一無所知|Minnnouo|Youtube影片學習紀錄|泯の逐字稿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比爾蓋茲 事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nnouo 的頭像
    Minnnouo

    泯の日札

    Minnno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