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1964年的時候

製作了一部記錄素人生活的紀錄片

 

《人生七年》

真實跟拍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

記錄他們從7歲到63歲的成長歷程

歷時半個世紀

希望分析社會階層與個人成長之間的關係

紀錄片引起不小的反響

但我總覺得對我們來說代入感不強

 

1964年與八零後、九零後的成長時間相隔太遠

而且西方的教育體制、社會文化、生活方式跟我們差異較大

 

在1992年的時候

日本也拍攝了一部人生七年

區別於英國版的 以不同階層為記錄對象

日本版選擇的13位主人公都來自於普通人階層

你會發現 這些孩子的出身年齡與我們相仿

生活軌跡與我們也相對貼近

或許我們能在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由美是一名學霸

就是我們父母口中的

別人家的孩子

他的家庭非常重視教育

自己也很要強

7歲的時候想要當一名鋼琴師

14歲時他的夢想是去出版社工作

她說:「我不喜歡輸 我只想取得好成績」

 

但別人家的孩子也沒能一路開掛

21歲大學畢業後

由美給20多家出版社投了簡歷

都石沉大海

最終她沒能去出版社工作

而是去了一家企業餐廳當營養師

學校的成績並沒有成為她的加分項

她也開始體會到了現實社會的殘酷

由美說:「學習中的難題 咬咬牙總能克服

而工作中的一些難題 就是一把牙咬出血來也找不到突破口的」

 

-

 

這個小女孩叫貴子

跟很多九零後一樣

從出生就被給予厚望

 

七歲的時候

貴子每天要輾轉於各種輔導班之間

週一彈鋼琴

週二學游泳

週三練書法

週五上補習班和練劍道

週天繼續練劍道

 

她跟很多小孩子一樣

希望有個快樂自由的童年

她說:「如果世界有兩個我就好了」

一個負責學習 另一個就可以玩

 

從小到大

她都努力讓自己成為父母的驕傲

但現實並沒有如她所願

 

初中 高中和大學的入學考試

沒有一次能考上她的首選學校

屢屢挫敗讓她產生了自卑感

就這樣在掙扎中度過了21年

 

終於在2006年

她拿到了自己心儀工作的offer

當上了一名空姐

這是貴子

第一次感覺自己成為了父母的驕傲

 

但生活似乎總愛捉弄人

接下來的現實再一次讓她不知所措

 

首先

作為服務行業

高壓是難免的

稍有差池就會被顧客刁難、被領導批評

更想不到的是

在她28歲的時候

她所在的航空公司宣布破產

她失業了

 

-

 

這個可愛的小男孩名字叫直樹

他的童年與貴子截然相反

父母只希望他能快樂

 

所以他很小就擁有自己的遊戲機

每天都要玩兩個小時

相信這是每個小夥伴夢寐以求的童年了

 

心河清晰記得小時候因為打遊戲被揪著耳朵揪出遊戲廳的場景

我眼睜睜看著旁邊的小孩繼承了我未完成的遊戲

可能男孩子都比較晚熟

14歲之前直樹對自己的願望比較模糊

甚至上大學也是因為聽說上大學很輕鬆

希望在大學裡找到一樣愛好

 

好在大學期間 找到了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名檢察官

他也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學習

 

但現實終究是現實

不存在主角光環

他沒能通過法律考試

 

畢業後

他去了一家咖啡店打工

 

-

 

上面三個孩子雖說生活並不一路順風

但至少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讀書、上大學

 

人生七年的拍攝對象中還有兩個孩子、家境較差

 

-

 

建大作為務農家庭裡的一個長子

從小就被教導以後要繼承家裡的一塊3.4公頃的稻田

當被問到是否想當一名稻農時

七歲時他懵懂地回答想

 

光平的爸爸是陶器匠人

他們家族祖祖輩輩都是做這個的

已經十五代了

 

七歲的光平時常被父親耳濡目染

他說:「我想製作陶器 因為我是爸爸的傳人」

在他們家庭的教育理念來看

上大學是沒有必要的

 

同時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

他們的成績也可想而知

光平早早就選擇了退學

 

在建太28歲的時候

日本的主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建太家裡那塊稻田地收入已遠遠不如當年

而長大後的建太 也不想要那塊田了

所以他選擇去一家工廠當臨時工

 

想要繼承祖業的光平也已經厭倦了陶器

但是迫於生計 他沒有選擇

只能跟著父親繼續學做陶器

 

-

 

13個長大成人的孩子毫無意外地成為了眾多普通人中的一員

但生活不會停止

每個努力生活的人也終將會讓自己的普通變得不同

 

由美雖然成為了營養師

但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邊做著營養師的工作 一邊在周末去東京參加招聘會

就這樣持續了一年

他終於收到了東京一家出版社的offer

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失業的貴子

利用自己的愛好

和同事們組建了一個啦啦隊

偶爾去喝喝酒、跳跳舞

也不再沉浸在自卑和高壓的心態裡

整個人都快樂很多

 

直樹經過努力

已經成為了咖啡店的店長

而他負責的分店在1000家連鎖店裡銷量第一

在這份工作中

他也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就是自己開一家店

曾經看不到自己價值的他

眼神裡發出自信的光芒

建太在工廠中

從小職工作到了合同工

抽空也會回到家裡給爸媽幫幫忙

更令人驚喜的是

光平在父親的指導下

他不但繼承了手藝

還主動給陶器創新

他開了家自己的網店

給自己的陶器拍照賣售

忙到沒有時間出門

 

我們都說現實是殘酷的

但現實不會偏袒任何人

他只是真實罷了

我們何嘗不是跟這13個年輕人一樣

用盡了全身力氣

也接受了一生平凡

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太多自己

所以感悟頗深

這裡也分享給小夥伴們

 

1️⃣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成功由自己定義

 

人們談論別人成功時

總喜歡用這樣的標準來定義

比如張三當上了公司高管是成功

李四1年掙100萬是成功

很多人認為金錢、地位、權力才是成功的標準

但這只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們努力的活著並不是為了滿足外界和世俗的期待

 

舉個例子

前一段時間

冒險王王相軍的意外離世令人扼腕嘆息

年僅30歲的他 走過70座冰川

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 喚醒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重視

 

2019還受邀在第2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表演講

這豈不是另一種成功

一種與金錢和地位沒有關係的成功

 

人生七年裡的主人公們

拿到出版社offer的由美 不再自卑和焦慮的貴子

看到自身價值的直樹 為事業忙碌的光平

在他們每個人的維度裡都達到了相應的自我實現

所以他們都是成功的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真正能定義成功的是你自己決定過怎樣的人生

 

2️⃣ 不要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

 

如果說哪種途徑

可以讓普通人盡可能的突破和成就自我

那一定是教育

 

日本版人生青年裡的優子

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東京大學

畢業後在一家外貿汽車公司工作

也是紀錄片裡事業最順利的一位

 

英國版人生七年裡的尼克

出身貧寒

但他一路逆襲 考上了牛津大學

後來又移民美國 研究核聚變

 

無論什麼時代

我們都可以看到教育的力量

 

有些人會說

很多成功人士沒有上過學

照樣有很高的成就

但不上學並不代表不學習

 

理想汽車的創始人李想學歷不高

沒上過大學

但是他卻在平時保持著高輸入的學習

他的同事曾表示

每一次見面都會覺得他提出的觀點和想法更成熟

每一次都能讓人耳目一新 充滿價值

 

還有像比爾蓋茲、巴菲特這些大佬

每天都保持著看書閱讀的習慣

他們都是長期學習著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里克‧博克說過:

「假如你覺得教育的成本太高

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教育和學習也許無法真正地使你跨越層級

或者完全地改變命運

但是它無疑可以帶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我們活著最大的動力就是希望對抗世界的瞬息萬變

無知不能帶給我們任何用處

但教育卻可以給我們帶來不同

 

3️⃣ 接受平凡才能感受到幸福

 

紀錄片裡的主人公們 兒童時期都有著遠大的夢想

明星、鋼琴家、棒球運動員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

慢慢的 他們意識到自己只是這個社會大環境下的一葉扁舟 只能隨波逐流

我們在少不經事的時候

也總是夢想著不切實際的未來

相信很多小夥伴小時候糾結過

將來是上清華還是北大

但實際情況是

在全國只有前6%的孩子有機會考取一本

能進211的只有2.14%

能進985的只有0.79%

想進清華北大 你必須進入全國前0.03%

 

進入到社會也是一樣

你會發現 找到心儀的工作很難

升職加薪很難

自主創業很難

 

總之

人生不如意 十之八九

生活不會讓步

讓步的只能是自己

無法讓能力配得上野心

就讓野心匹配自己的能力

 

有人說 人生經歷這三個階段才是真正的成熟

▪️接受了父母的平凡

▪️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接受了孩子的平凡

 

接受了平凡 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

 

-

 

人生的每個七年都會對成長有不同的想法

甚至覺得之前的想法 可笑和無知

 

不過 每一次的推倒重建

才是成長的真正意義

 

如果注定無法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

也不用過於自卑和焦慮

接受自己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不斷進步

用平常心定義成功、實現自我

普通人做好普通事就不普通

小夥伴們覺得呢?

 

我們每一位正在努力的普通人

是否值得點個讚呢?

 

【心河擺渡】17. 普通人逆襲人生有多難?答案殘酷又現實:我們要全力奔跑,也要接受一生平凡!|Minnnouo|Youtube影片學習紀錄|泯の逐字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nnouo 的頭像
    Minnnouo

    泯の日札

    Minnnou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